明代时期,淮海地区的戏曲活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隆庆《海州志》中记载:“观宫女戏球……有抛球曲十余阙,词皆清丽。”《淮安府志·风俗》载:“天启年间,淮地死人,出殡后有演剧”之习俗。《海州志》中还有载:“居丧不按家礼……多妆绢亭,广搬彩戏,以相夸诩。[4]由此可见,当时的戏曲演出,已成为当地婚丧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清乾隆年间,“乱弹”和昆曲的发展,形成了扬州和京城两大戏曲中心,海州的板浦设有两淮盐运使司海州分司,又通过大运河与扬州相连,促使两地的漕运亨通,文化交流也十分地紧密。李斗《扬州画舫录》载:“乾隆丁酉(1777),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于扬州设局改革曲剧……凡四年事竣。"海州板浦的程枚、凌廷堪等都前往扬州参加钦定的“曲改局”,为黄文呖修订《曲海总目》一书做了大量的工作。南北戏曲的交流促进了淮海地区戏曲的发展,之后京、徽剧流入淮海地区,地方艺人纷纷拜师学艺,进一步丰富了淮海戏的表演艺术。[5]

(三)语言环境

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学者认为:“辨别这些地方戏的最显著的特征并非声腔,而是方言。因为好几种声腔可以兼容在同一种地方戏之中,如川剧就含有高、昆、黄、梆四种声腔。声腔可随方言变,方言却不肯随声腔变。”[2]

方言是决定一个剧种的风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戏曲中的唱词与唱腔等都因为方言的使用而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色彩。戏曲的腔调便是在民间音乐和各地方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淮海地区的方言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官话方言。淮海戏流行地区的方言位于南方吴语区与北方话的中间地带,尽管隶属于北方话语,但是它四声调值的走向却自有章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海沭方言”。比如,普通话的上声相当于它的阴平字声;而它的上声字的读法又是向上挑一点再下降;去声字的读声不但不下降,反在平读后,还有稍挑高一些的尾音;只有阳平字的读声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淮海戏的语音由于受京、徽二剧的影响和表现剧中人物的需要,官话语系的语音成分更显得偏重一些。[3]

在海沭方言中至今保留着北方话语中早已不存在的入声,有铁舌、刮达、泼雪、鹿轴、泣立等五个韵部的入声短调。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淮海戏与泗州戏、柳琴戏都属于拉魂腔剧种,可入声字在泗州戏和柳琴戏中早已不复存在。 这是由于淮海戏靠南些,所以受吴语影响更为多些;而泗州戏、柳琴戏与淮海戏相比较,更加靠北一些,故而北方的“侉”味更为多些。[6]

淮海地区群众说出的连贯方言经过艺术的加工即为淮海戏原汁原味的曲调,淮海戏的曲调除去乐律就是日常的口语节奏,这种“乡风野趣、清爽活泼”的曲调很具亲切感。

二、淮海戏表演内容的草根性

(一)曲调、唱腔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淮海戏的唱腔音乐,大多来自于淮海地区的民间说唱和民歌,向来有“九腔十调”之称。淮海戏的曲调有着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女腔的基本曲调为[好风光],男腔的基本曲调为[东方调]。 男女腔调的确立,标志着淮海戏的唱腔音乐在原本合用各种曲调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以基本曲调板式变化为主的结构体制。作为基本曲调,它们不仅可以较强地体现剧种的风格,而且可以通过板式变化与“活唱”,构成大、小唱段,来表达多种感情,并供不同行当来演唱。[6]

上一篇:论现代秘书人员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下一篇:论新世纪秘书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试论淮海戏的丑角艺术

作为革命小戏的淮海戏研究

淮海戏的流变研究

淮海戏的艺术特色以语言...

游走于人间忧喜淮海戏剧目的流变

淮海戏通俗化平民化特点

经典淮海戏主要人物形象研究

《本草纲目》书籍设计

氧化铝陶瓷凝胶注模成型研究+文献综述

微带线滤波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施工现的安全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若干问题探析【2081字】

菌根菌应用研究现状综述

人才成长理念下高校迎新...

浅谈國洧企业會计委派制【1913字】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控制方法的研究

ASP.net+mysql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