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除了上述所述之外,还有折射现象,成影现象等,还有了光学仪器的制作,但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绝大多数只停留在对光学现象的记录上。
1.2 西方光学萌芽及发展
罗马帝国的灭亡大体上标志着黑暗时代的到来,再次之后,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发展缓慢。在生产和社会需要的推动下,光的反射和透镜应用方面逐渐有了进展。克莱门德和托勒密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阿尔哈雷研究了球面镜和抛物面镜,并详细描述了人眼的构造,首先发明了凸透镜。培根提出透镜校正视力和采用透镜组构成望远镜的可能性。阿玛蒂和波特等等科学家也为光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综上所述`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凸面镜、凹面镜、眼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已相继出现。
1.3 几何光学时期
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光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荷兰的李普赛在1608年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开普勒在1611年发表了他的著作《折光学》,提出照度定律,折射定律的精确公式是斯涅耳和笛卡尔提出的。1621年斯涅耳指出入射角的余割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是常数,而笛卡尔在1630年给出了正弦函数的折射定律。接着费马在1657年首先指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推出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综上所述,到十七世纪中叶,基本上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2 初中几何光学的教学
几何光学是光学学科中以光线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在几何光学中,把组成物体的物点理想看作是几何点,把它所发出的光束看作是无数几何光线的集合,光线的方向代表光能的传播方向。
2.1 初中光学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提到“学习”,大部分学生想到的就是做题、考试。这说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依然存在,学生缺少自主性以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近几年,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现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以课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没有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机会,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没有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三是课后作业通常是书面习题之类的,很少有实践性的作业,比如阅读课外书、课外实验、社会调查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学习的主要形式应是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重点应是解决问题之类的学习。虽然我国在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但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2.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就实验仪器的配置情况来看,城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实验资源的配置通常只能满足部分实验的需要,而且仅有的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不高,不能完整、规范保存,导致影响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