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插花艺术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插花活动恢复较快的为广州、上海和北京。在这三个城市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已有20个省市成立了插花组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插花大赛 。1992年11月在广州举办了全国第三届插花大赛。2002年在上海举办的“花之韵”国际插花展是上海最高级别的插花盛会,从199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了插花艺术的“传道者”。
插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活跃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国内鲜切花生产的发展。随着插花手法不断丰富,插花艺术研究不断增多,中国插花艺术的影响正不断扩大,但就目前国内举办的各类插花比赛和展览的作品来看,我国插花艺术各方面水平仍有待提高。
3。2 日本花道文化
日本花道又称为“华道”、生花等。据传,日本的园艺及佛前供花是遣唐使小野妹子由中国带回日本,回国后他定居在京都顶法寺的池坊,日本花道也由此绵延下去,他的池坊“立花”也成为了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日本花道,从流派上划分,可分为池坊花派、未生流派、小原流派、草月流派及古流派等主要流派;从花道的艺术形式上划分,日本花道的发展经历了立花、生花、投入花及盛花等具体形式。
花道在日本经过八至十二世纪的发展,已逐渐摆脱佛教色彩,演变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式。随着1717年《花道全集》专著问世,日本花道研究登上新台阶。到了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 “盛花”,它是使用水盘或篮子,将花材盛在器具上的一种插花形式,因集中地体现了自然美,故而成为日本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二战后,在前卫美术运动的浪潮中,产生了前卫插花的形式,花道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在国际传播,从日本走向世界。前卫插花的领袖有中山文甫、敕使河原苍风、小原云心等,他们将日本花道从传统插花的制约和束缚中解放出来,花卉素材领域不断扩大,不只是花和植物,铁、石头、石膏及塑料等植无机物等也成了素材。近年来,受西方插花艺术的影响,“自由花”花形开始在日本兴盛,其花形不拘一格,以表达个性为主,受到人们的喜爱。
日本花道传承至今,根据日本人的自身喜好、欣赏角度以及四季花材等因素,已产生了两千多个花道流派。据了解,日本有1/4的人都学习花道,并且花道已经成为日本女子教育的重要环节。总体而言,日本花道追求的是“静、雅、美、真、和”的意境,通过创作表现出升华的“道”,呈现给欣赏者,从而影响受众的审美意识以及日本民众素质的提升。论文网
通过上述对中、日两国插花艺术的阐述发现,插花艺术的传播与起源地并无直接关系,日本花道早期受到中国佛前供花的影响,传入日本后不断传承创新,至今已形成庞大的艺术体系和众多花道流派,对现代日本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而中国插花艺术受到民族历史的影响,曾停滞中断100多年,直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古老的插花艺术才走向复苏。复苏中的插花艺术存在诸多缺点,从历届中国插花大赛和展览的作品可知,不少插花作品缺少民族和地方特色,受西方插花艺术的影响,作品风格不中不洋,大部分作品构图和造型过于拘谨等。
对比中国插花艺术与日本花道的历史发展和传播效果,我们要及时反思、学习借鉴、尊重差异、敢于创新,让中国插花艺术更好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中。插花艺术如此,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传播也需要提高创新意识和群众参与度,扩大花卉文化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花卉文化传播效果。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关注、参与和创新是中国传统花卉文化传播的源泉和动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是传统花卉文化传播的前提,经济、科学的进步能为传统花卉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宽松和谐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也有利于不同国家、地区间传统花卉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促进传统花卉文化在国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