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
我个人看法,即使将来形成了“共表”或“同表”,也不意味就取代或否定了原来的“各表”。在统一之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在两岸场合双方多讲“共表”或“同表”的内容,但在“对内”的时候各自仍坚持原来的“各表”,但以尽量不刺激对岸为宜(实际上大陆这些年就是这么做的)。
大陆近些年强调“一中框架”的概念,它和“一中原则”是什么关系?我个人理解,对一中原则双方有不同的表述,把双方表述中能共同接受的部分连起来,搭起来,就形成“一中框架”。因此“一中框架”比一中原则更有包容性,它不仅要包含己方对一中的见解,也能包容对方的。同时,“一中框架”还包括它将设置一个架子或箱子,把那些暂时解决不了的争端(如“谁代表一中”?谁是中央?)搁置或封存,尽量减少由这些争端导致的冲击波伤害两岸关系。
一表
3。要双方共同搭建“一中框架”有可能吗?
为此很多学者已经做了努力,如“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主权属于台海两岸全体人民”之类的提法,在台湾内部还是有不少人接受的。台湾两岸统合学会已经明确主张“一中同表才能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基石”。
一表
这四年来,国民的一些重要领导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和意见,如吴伯雄荣誉今年三月与胡总会晤时代表国民提出“一国两区”的表态,就是大陆可以接受的,因而有助于“一中同表”即“一中框架”的建构。马英九先生提出的“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的主张,也具有一些可供双方共同认可的价值,可通过双方的讨论化成具体的制度安排。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胡总在会见吴时提出了“见之于双方的现行规定”,这就为承认台湾的公权力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总之,双方的共识还是在渐渐增加和积累,对最终形成一个能被双方共同接受的“共表”或“同表”方案,还是可以乐观的。
4。对“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的看法。
马英九先生在“5。20讲话”中提出“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的主张,这是重申自两蒋以来台湾一直坚持的法理,其实并不是新主张。但从反对“台独”的角度观察,重申这一法理意味着与“中华民国是台湾”的“独台”主张划清了界限,这是大陆乐见的,也有助于强化两岸的互信。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表述仍然是坚持“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的“各自表述”,仍然是坚持自己的法统及政权之合法性而排斥对方。与之相比,“一国两区”的提法不明确说明“一国”的内涵,增加一点模糊性,使双方都能“各说各话”,可能更容易被双方接受。所以个人认为相对于“一个中华民国、两区”而言,“一国两区”的提法更能为“一表”提供新的选项,是一种打开两岸政治僵局的有益探索。
五、应对矛盾与挑战需要做好的四件事
基于对上述四组矛盾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未来四年,两岸可循序做的事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