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百余座私家园林随河下繁荣而兴旺,随河下衰落而衰败,这些园林不仅是河下兴衰的见证者,也是河下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这些私家园林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淮安河下所特有的私家园林文化。对这些园林及其园林文化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淮安的运河兴废、地方园林艺术、漕运兴衰、盐业变迁等社会历史文化有特殊意义,还对淮安区域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具有重大作用。园林的兴衰变迁,除了折射出淮安河下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变迁发展外,还对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城市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明清史、淮安地方史、园林史的研究都是成果众多,但淮安园林研究的成果较少,多是散文游记及介绍一类,少有专门性的研究成果。据统计,目前关于明清时期淮安河下私家园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高岱明的《淮安园林史话》[3]和贾珺的《明清时期淮安府河下镇私家园林探析》,其余都是简单提及或涉及河下私家园林,如在研究明清时期河下盐业与盐商时,会涉及一些盐商的私家园林,但这些只是附带提及与个例研究。高岱明的《淮安园林史话》根据相关的文集诗词、地方志史料及《山阳河下园亭记》[4]等资料对淮安园林进行了统计梳理,其附录的淮安园林一览表对淮安园林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但《淮安园林史话》只是简略介绍淮安园林,并未深入细致地对各个园林进行研究。相比之下,贾珺的《明清时期淮安府河下镇私家园林探析》研究较有深度,该文整理了河下私家园林的数量、主人等基本情况,并探讨了河下私家园林的选址、布局、构造艺术等建筑特点,还简略分析了园林文化内涵,但作者由于专业原因,在对园林探讨分析时,更多的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缺少历史和文化的分析,对园林地理位置、主人情况、文学活动、历史文化内涵及经济开发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整体而言,明清时期河下私家园林研究并不是很充分,无论是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或者质量上看,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与深度。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河下私家园林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希望对深入河下私家园林研究有所帮助。
明清时期河下私家园林研究的成果较少,但相关的资料记载不少。首先是对河下园林专门记述的《山阳河下园亭记》、《山阳河下园亭记续编》与《山阳河下园亭记补编》,这三部书详细考订了明清两代河下私家园林的情况。其次是明清以来的淮安地方志,明清两代的淮安府志及山阳县志对河下私家园林盛况记载较多。最后是涉及河下园林的诗词歌赋和文人笔记,明清时期山阳文风昌盛,不少文人留下了与河下私家园林相关的诗词歌赋和笔记,如《山阳诗征》[5]、《茶余客话》[6]、《山阳志遗》[7]等。论文网
本文主要依据李元庚的《山阳河下园亭记》、李鸿年的《山阳河下园亭记续编》、汪继先的《山阳河下园亭记补编》等专门记述资料与王光伯的《淮安河下志》、王锡祺的《山阳诗征续编》[8]、乾隆《山阳县志》[9]、同治《重修山阳县志》[10]、宣统《续纂山阳县志》[11]等地方志文献资料,并借鉴高岱明的《淮安园林史话》、贾珺的《明清时期淮安府河下镇私家园林探析》、李洪甫和刘怀玉的《淮北食盐集散中心淮安》[12]、张斌的《清代淮安程氏家族文学研究》[13]、凌申《运河古镇文化资源特色与文化景观控制引导策略-以河下古镇为例》[14]、贾珺《三城鼎峙,署宇秩立明代淮安府城及其主要建筑空间探析》[15]、董秀芳《浅谈河下古镇文化开发思路》[16]、孙琪悦和罗谦《文化视角下的淮安滨水空间发展策略研究一一以里运河河下古镇段为例》[17]等相关研究成果,厘清明清时期淮安河下私家园林整体的基本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河下私家园林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提出对淮安园林资源的开发建议和办法,希望对淮安园林研究、河下发展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