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城镇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中心。农村的现代化体现在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化的服务上。小城镇工业的发展可以为农业提供农用机械、农用化学品和农业能源等现代物质基础;尽管城市能够为农村提供许多服务,但是这些服务一般都是高层次的和较高的规格上进行的。由于农户经营的分散性和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大量的直接与农业、农民打交道的服务还是需要由更贴近乡村的小城镇来完成。
3 苏州小城镇功能定位实例
3.1 苏州小城镇现状简述
苏州历来被称为“人间天堂”,以其山水秀丽、人杰地灵而著称,又以其小桥流水人间的江南私家园林闻名于世,同时它又是我国经济发达且处于高速发展的地区。它是江苏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的中心,是江苏人口最多的城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201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37.66万人,市区户籍人口242.48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万(2009年数据)按2010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8.81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超过广州市),比上年增长20.9%。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2011年经济总量(GDP)为10716.99亿元。 小城镇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同样的,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整体经济环境、政治文化水平、自然资源水平有所差距,因此各自的发展模式也必定有所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历了“农转工、内传外、量转质”的三个重大转变阶段,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成就学术界称为“苏南模式”“苏州之路”。据统计,1979-2004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达到了14.3%,工业总产值年递增率达到了22.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率年平均增长率28.8%。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向高层次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占占GDP的比重降到了2.2%,工业则上升到了65.7%。同时苏州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低级制造业-高级制造业-区域服务业的快速演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接近50%。 可以这样说,苏州在政策优惠和借鉴别国特别是新加坡的经验等条件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外发达国家100年走完的路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苏州的小城镇发展也有了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也可以称为我国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成功典范。
3.2 苏州小城镇发展阶段分析
苏州共辖7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高新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苏州的小城镇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经济大环境等因素起起伏伏,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代的乡镇企业大推动时期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国家一系列政策为苏州乡镇企业提供了政策的支持。苏州建立了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加工工业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即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解放了生产力,使得农民群众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乡镇企业促进了农业经济向农、副、工、运、商综合经营方面转化。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的双重作用下,苏州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120余万的农民进厂进镇,“离土不离乡,进场不进城”。
1987年,乡镇工业产值占城市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同时,在政策支持下苏州一些符合条件的县、乡纷纷撤县设市,撤乡设镇。1984年-1991年,苏州市的建制镇个数由18个增长到88个,建制镇占乡镇总个数的比例由9.95%增至41.50%。全苏州市建制镇人口占总城镇人口的23.76%,占农村总人口的13.26%。但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是,毕竟属于初期发展阶段,资金有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上一篇:地市级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创新的研究
- 下一篇:基于消费者心理的上海老字号品牌激活重塑
-
-
-
-
-
-
-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