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附表2 清末苏南师范学堂一览表 27

附表3 清末苏南中小学堂附设师范科、师范班、简易师范一览表 29

附表4 清末苏北实业学校、专科学校一览表 30

附表5 清末苏北中小学堂一览表 31

注    释 35

参考文献 38

致    谢 41

表格目录

表1《癸卯学制》中规定的师范学堂系统和师范教育模式 7

表2清末苏北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一览表 9

表3江苏省师范学堂教员资格统计表(1907—1909) 12

表4南通师范学校在校生一览表(1911年上学期) 18

表5江苏省师范学堂学生统计表(1907—1909) 19

表6清末苏北民族企业一览表 23

前言

所谓师范,在我国的古籍中则将其解释为“可以师法的模范”,即学习的模范。西汉时期,杨雄在《法言·学行》中首次将“师”、“范”二字联系起来,“师范”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此时“师范”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师范”一词后传至日本,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运动后,日本借鉴西方经验,设置专门培养师资的教育机构,曰“师范学校”。19世纪70年代,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广注》中将“师范”一词介绍回中国[1]P99,师范一词从此流行。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肇始于晚清时期,随着新式教育的产生而出现。“我国之有师范学校的设置,实以光绪二十三年(1897)盛宣怀在上海奏办的南洋公学开其端”,[2]P3上海南洋公学其四院之一即为师范学堂,开创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则标志着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壬寅学制中将师范附设在高等学堂及中学堂内,规定:“高等学堂应附设师范学堂一所,以造就各处中学堂教员”,“中学堂内应附设师范学堂,以造就小学堂教习之人才”,[3]P534、P492两者均为附属性质。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规定设置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简易师范科以及实业教员讲习所,师范教育得以独立设置,自成体系。

学界关于师范教育的研究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师范教育史梳理。这方面专著有刘问岫的《中国师范教育简史》,宋嗣廉、韩力学的《中国师范教育通览》,马啸风的《中国师范教育史》等,论文则有杨欣改的《清末女子师范教育述评》,丁明宽的《中国近代的师范教育》,聂好春的《简论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师范教育》,邹华的《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程合印的《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及其社会影响》,罗燕娟的《江苏近代早期师范教育中的外援—日本教习》等。这些专著和论文都概述了师范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还涉及了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师范院校概况等内容,为研究本课题提供了参考。

二是师范教育思想的研究。韩兵《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评述》,宋守鹏的《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翟卫星的《论张謇的师范教育思想》,胡世刚的《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述评》,何静的《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张炳生的《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等,探讨了张謇、张之洞、梁启超和陶行知等人的师范教育思想。张謇作为近代师范教育倡导者,强调“兴学之本,惟有师范”,他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并严格管理教学秩序,倡导严谨学风,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思想有效解决了经费不足问题。张之洞在推动师范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重视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致力于创立近代师范教育体系,其独立设置师范教育有效推进了中国的普及教育。梁启超倡导教育救国,主张改革封建教育,重视师资培养,他认识到师范教育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教育。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形成于其教育实践中,立足本国国情,陶行知认为师范教育应适应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能够适应教育体系发展的要求。

上一篇:苏皖边区淮北中学的干部教育
下一篇:高中生考试焦虑及社会工作介入

小学全科教育定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研究

教育实习对于生物专业师...

国考背景下学前师范生教...

例析清末来华传教士對中...

基于问题的合作研讨对师范生讲解技能的影响

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

安康汉江网讯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