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庭氛围不良,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正确学习态度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缺失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溺爱,这一点在城市或者农村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农村,父母为了孩子不像自己小时候缺衣少食,过度溺爱孩子,孩子做作业时候,父母在后面扇凉,爷爷奶奶在旁边递水果,孩子学习无法专心;还有的父母,盲目满足孩子的物质条件需求,甚至过早给子女配手机,对于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而言,手机弊大于利,这极可能导致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与同学网聊,或者在遇到难题时借助手机搜索答案,还可能导致孩子热衷追求物质享受,喜欢攀比,不求上进,必然导致缺乏吃苦精神;第二,与上述家长不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关心,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或者把父母的责任仅仅定位在照顾好孩子的吃穿上,把孩子的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和社会,经常以种种理由拒绝出席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不配合学校、教师的教育工作,对孩子回家后的的作业完成以及质量情况不闻不问,从而使孩子疏于管教,放纵自己,不求上进,某些孩子还可能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养成无爱心无责任心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第三,有些父母缺乏教育经验,自身学识所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打骂一顿,或者金钱奖励,这会造成学生暴力行为或者产生不良的学习动机,学习不是因为兴趣,而是逃避责罚或者为了金钱,导致孩子弄虚作假,无形中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性格;第四,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有一方,多数双方都出去工作,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爷爷奶奶年纪大,学识有限并且多数是宠爱孙辈,导致孩子缺少管教和正确的引导,并且留守儿童多数家庭困苦,在学习之余还要帮助长辈做家务,学习时间少且生活压力大,还有些留守儿童经常随父母颠沛流离,身心疲惫,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4。2学校教育工作者认知存在偏差,教育方法不当
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认知偏差,也是后进生形成的因素之一。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错误不断出现和不断被纠正的过程。小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难免经常出错,而教育的真谛是帮助孩子们认识什么是错误并勇于承认、纠正错误。但是有的教师并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对孩子的成绩问题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班级中违纪违规的行为,只是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体罚了事;或偏听偏信,武断批评;有的甚至挖苦讽刺,为学生树立一个简单粗暴的形象。久而久之使一些学生心理上受到委屈,逐渐在学习上产生厌烦心理,遵守纪律上产生逆反心理,到后来逐步演变成后进生。如此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得一些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故意对着干,越来越差,成为班级教育和管理的难点。
4。3社会风气不正现象犹存,不良诱惑犹在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和诱惑,这也是后进生形成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方面。学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学生接触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小学生可能接触到的社会不良诱惑和负面内容的机会也会大大的增加,作为自制力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的几率也就上升了不少,从而对一些小学生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逐步演变成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