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再创造,就是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对现实的把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乃至教育目的进行创造性、研究性的再加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新授知识的接受,更能启发学生的心智,最终达到提升情感、锻炼能力的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行教学内容的再创造,既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p46)国家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出一批创新性的人才就相当于控制住创新的命脉,从而为创新性的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在于高校的创新性教育[3](p11)。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具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2017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总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将终身受用。以此来反思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
首先,填鸭式的教学理论仍然存在。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还是选择填鸭式教学。这些老师一味地将课本的内容倒入学生的脑中而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种做法固化了在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的形象。更不能忽略的是,思想政治老师并不是仅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足够,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育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老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让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有所得”。所以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教学,更是对学生思想的启迪。每个人的思想不同,它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自然不同。思想政治课老师应当做的便是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启迪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培育每一位同学的人格。而一些老师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堂所包含的特殊规律,盲目地将其他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生搬硬套,这对于学生的身心以及人格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其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长期的误解。学生在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往往认为它很“虚”,认为专业课才是“实”的[4](p43)。受社会“功利性至上”原则的影响,有用或没用成为学生选课时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在他们眼中,专业课的学习能丰富他们的专业课知识、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而专业知识和专业课技能的加强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他们认为,专业课具有实时的“实用性”。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学生,他们在思想政治课上不能获得及时反馈过来的效用性,所以认为思想政治课很“虚”,以至于造成对思想政治课的忽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此课程“上不上都无所谓”。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进入鼎盛时期,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则逐渐陷入解体、萎缩的困顿局面,于是西方的价值观开始膨胀乃至席卷整个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开始对我国的社会制度产生质疑,对我们所一直信奉的主义产生动摇,以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始终保持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行。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