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占了很大因素。高中物理教材相比于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加深很多,这就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预习和思考。然而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保留了初中的学习习惯,几乎不预习,对待错题也不够重视。
二、 教师
(一)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缺乏了解
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前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而前期分析不仅包括对教材的把握,还强调对学生基础的把握。然而,有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初中的教材和大纲要求几乎没有研究,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物理知识?掌握程度如何?都不太清楚。在弄不清学生知、能的“底”,就没有办法做到有的放矢,就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衔接性。
(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较少,缺乏全局性观念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高中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变化大,对某一问题的兴趣持久性差,注意力集中不厚,与此同时,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对学习物理存在很大干扰。而从教材上看,高一物理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是非常强的,甚至超过了同期的其他课程要求,若按照过去学习初中科学中的物理部分一样,死记硬背是必须淘汰的。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难,从而对学习物理失去原有的热情与兴趣,避而远之。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能力欠缺,墨守成规
有些教师在忽略学生心理发展以及能力发展的情况下,对常规教学方法使用不够得体,甚至在教学中凭经验教学,不仅对处理教材方面不到位,而且忽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缺乏研究教法改革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节 研究结论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存在具有双边性,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
第二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经过上述的调查研究以及调查结果分析,得到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节 初、高中物理教材差异
物理知识是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认识的具体成果,也是物理学习的直接对象。它包括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这三个要素。
准确来说,物理现象是实验以及自然界中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现象,是人们通过感官观察或者借助仪器观测到的对自然界和实验室中发生的物理事件的直接描述。一切物理理论都是为了解释已知的物理现象以及预示着未知的现象。物理现象不仅是物理理论的基础,也是最后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
而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大都比较浅显和常见,与学生的个人经验相一致。比如摩擦阻力越大,在相同条件下,小球运动的距离越短。然而,一个人对自然界的直接经验是有限的,人不能事事感知,特别是对实验室中发生的多数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及思维发展的限制,他们对物理事件的观察,往往被现象的非本质因素所迷惑,只关注其表面却不知其内在。例如:大部分学生会根据日常生活的直接经验,对以下的物理事件做出错误描述: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1)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更快;
(2)要想让箱子持续地运动下去,就必须有力作用在上面;
(3)踢出去的球能够继续前进,是因为受到一个向前的力的作用;
(4)若甲把乙推到了,就说明甲推乙的力比乙推甲的力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