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读文本表面化——浅化文本

要想深入地解读文本,只是简单粗略地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文本解读的多层次性要求老师们能做到深入浅出。而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语文老师在分析教材时还会完全借助网上查阅的资料,走马观花地过一遍文本,看看教参的思路,全然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抛到脑后。试想,当一位老师没有将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品读出来时,那么他该如何将文本丰富的价值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呢?将文本解读只停留在表面,教师无法将学生领进语文的大门,只能在语文的门口徘徊。就连教师的评价也会显得苍白无力,除了给学生“读书读得真棒”、“回答问题真响亮”这样没有营养价值的鼓励之外,教师的评价都没有引导、启发、暗示的作用,因为教师自己就没有深入读懂文本的深刻内涵。

四、解读文本概念化——曲解文本

所谓概念化,就是赋予所有文本伟大而高尚的思想感情。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一套强大而呆板的体系,把所有的文章都生硬的套在上面,它忽视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用生硬的道理阻隔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老王》一文,经常有教师不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去曲解文本,认为该文章被编写在“底层的光芒”这一单元,就应该具有弘扬底层人民光辉形象的意义。因此,教师设计该课时,导入部分都会从一些社会小人物的事件引起学生思考,如早晨顶着寒风辛勤打扫的环卫工人、顶着烈日叫卖青菜的老人,这就在暗示本篇课文与对底层人物的关心有关。而每到课堂结尾,教师也会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作者对社会应关心不幸者的呼吁,或者让学生对底层劳动人民写几句心里话。

之所以会产生上面的问题,与执教者对课标的掌握不过关有关,与脱离文本语境、作者创作背景、课堂实际情况及交际对象有关。由此看来,实现散文解读语境化非常重要。

第二节 语境教学视野中文本解读方法

散文教学中,运用语境理论可以更准确地分析文章,更加科学地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深入文本、挖掘作者行文目的做铺垫。

一、上下文解读法

“上下文语境就语言内环境,指语言符号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语音环境、语义环境、语法环境、语段环境、篇章环境、语体风格环境等。” 上下文语境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它既制约着读者对文本的把握,又对文本的挖掘提供了依据。上下文语境为读者理解文本提供线索,上下文解读法将会是理解文本很实用的程序性知识。

(一)从文本出发

文本解读的对象最开始应该是文章本身,对其深入地分析才是出发点。我们必须用文本本身的方式去解读文本,“不要‘抽出而讲之’,作不着边际的发挥。” 

以《背影》教学为例,韩军仅从自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出发,认为传统的父子之爱的主题太过于肤浅,认为这篇散文的主题应该是有关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暂且不论韩老师的情感体验是对是错,单从他对学生的引导来看,就有些不符合从文本本身解读的原则。例如他计划引导学生对“背”的理解,并没有直接从文章本身出发,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爸爸的背的感觉,接着师生同唱了一首儿歌,教师暗示学生蜗牛就是父亲,父亲的背上承担了很多债务。最后才让学生读了文章中关于父亲背债段落的原文。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没有引导学生首先回归课本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感受、通过儿歌的联想将父亲背债与课文联系起来,是不符合学习者思维的逻辑顺序的,当然也是脱离文本的解读。教师这样做的本质,其实是在最终得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再回到文中去找印证自己联想是否正确的线索,这样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取的。再如第一次流泪,执教者却简单地下定结论,因为祖母的死朱自清才落泪了。但是他没有关注到作为儿子看到父亲,对父亲的不当行为造成家庭困境却又不能指责父过的无奈,还有满院狼藉的东西,触景生情因而落泪的多种原因。这样不全面联系上下文,为了呼应自己的阅读成果而断章取义,其教学设计,可能就是片面、牵强的。

上一篇: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同文异编
下一篇:《俄狄浦斯王》悲剧命运观研究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