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从国际视角来看,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处于持续增长态势,虽然其在消费市场的总体比重未超越传统毒品,但部分地区的滥用问题较为突出。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将大部分国家与地区报告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进行汇总,结果显示:2009年有166种,2012年增加到251种,2014年达到388种,2015年猛涨到602种,2019年约有950种,截止到2020年底,已达1047种。在区域分布方面,美国自2017年以来深受滥用芬太尼及其类似物问题的困扰;亚洲地区滥用氯胺酮问题更为突出;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法贩运芬太尼及其类似物已经成为该地区禁毒执法工作的巨大挑战;非洲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正在遭受曲马多滥用危机;在欧洲和大洋洲地区,以兴奋剂为主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低龄群体中较为流行。在药用效果方面,国际市场上以兴奋剂居多,如卡西酮类和苯乙胺类,占报告总数的36%;其次是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和致幻剂,分别占报告总数的29%和15%;近年来阿片类药物呈明显增长趋势,占报告总数的9%。在毒品消费层面,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尚未占据毒品市场较大份额。随着各国与地区逐步加强控制,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消费市场还有转移变化的趋势。《2021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一方面,新精神活性物质正在向低收入地区蔓延,如非洲截获的合成类物质从2015年的不足1公斤增至2019年的828公斤,中美洲和南美洲也出现类似情况,缴获数量显著增长;另一方面,高收入地区的管制工作已初有成效,2015—2019年,北美和欧洲地区查获的合成类物质均有所下降;虽然新精神活性物质现已达1047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物质类型在短暂出现后就从市场上消失了;目前已经有近230种物质自2016年以来未有报告,消费市场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有( )标准答案:C 、合成大麻素类物质
其二,从国内视角看,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制造、走私问题突出,类型较多且更新速度极快,危害性较强,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我国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覆盖面已基本囊括国际界定的全部类型,其中又以合成大麻素类、合成卡西酮类和芬太尼类物质的数量增长明显。其次,在滥用类型方面,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的吸食人群仍维持较大规模。大麻吸食人群在逐年上升,时有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情况,已经呈现出三代毒品相互交织的复杂局势。近两年受疫情防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吸食人群开始转向如杜冷丁、合成大麻素和氟胺酮等替代物质。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有( )标准答案:C 、合成大麻素类物质
其三,新精神活性物质在种类和形态上翻新速度较快。除整类纳入管制外,2015—2019年分别新发现75种、30种、35种、32种、5种,2020—2021年又发现18种新物质。近几年新精神活性物质以大约30种/年的速度出现在国内市场上,并且仍有大量潜在物质存在滥用风险。新精神活性物质在包装形式上更是五花八门,隐蔽性和诱惑性不断增强,其往往披着各类物品的合法外衣潜伏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如毒奶茶(含氯胺酮等)、毒果冻(含芬纳西泮或四氢大麻酚等)、“蓝精灵”(含氟硝西泮)、“小树枝”(含合成大麻混合素)等等。“毒邮票”(LSD 致幻剂)甚至仅通过皮肤接触就能产生与吸食同样的效果。因形式上的新颖性,新精神活性物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滥用现象较为突出,并主要集中在娱乐场所,滥用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